8月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情况。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16市“三线一单”成果全部发布实施,山东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划好了框子、定好了规矩。
“三线一单”是在全省一张底图上,将行政区域划分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环境管控单元中确定“三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提出差异化的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要求,形成“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介绍,山东省 “三线一单”成果主要包含1个省级管控意见和16个市级管控方案——省级提出总体框架要求,市级确定管控单元和准入清单,形成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
山东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2358个陆域和428个海域环境管控单元,区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实施分类管控。其中,优先保护单元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各类自然保护地、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保护区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要求;重点管控单元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般管控单元要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同时,山东在陆域建立了四种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其中,通过1个省级清单,确定全省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的基础性、普适性要求;通过省会、胶东、鲁南3个经济圈区域清单,提出三大区域的特色性、规范性要求;通过16个市级清单,提出各市的地域性、适用性要求;通过2358个环境管控单元清单,体现各环境管控单元的差异性、落地性要求。
具体工作中,山东将推进“三线一单”全方位应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三线一单”作为综合决策的前提条件,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工作的衔接,推动“三线一单”成果在生态、水、大气、土壤等要素污染治理中发挥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