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资质领域 服务范围 服务流程 技术实力 联系我们


资质领域
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
环境空气和废气
土壤和水系沉积物
固体废物
海水与海洋沉积物
生物
生物体残留
噪声
振动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油气回收
公共场所与室内空气
 
服务范围
土壤检测
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气检测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特征污染物检测
危险废物鉴别
海洋检测
公共场所与室内空气检测
油气回收系统检测
委托检测
环保竣工验收
环境影响评价检测
绿色建筑认证检测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每年600多万只鸟儿迁徙经过黄河三角洲

图为东营市黄河入海口湿地,金秋鹤舞。尚太国摄

图为东营市黄河入海口黄蓝奇观。 赵文昌摄

盛夏时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翠绿的芦苇迎风摇曳,东方白鹳、黑嘴鸥、白鹭等珍禽飞舞高歌……这个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万公顷,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副市长王秀凤告诉记者,目前,保护区内野生动物1629种、各种植物685种。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4种。

一只正在喂养后代的东方白鹳,腿上戴着标有S51字样的环志。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对它已经持续监测了多年。这只迁徙的候鸟今年春天返回保护区后,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现在它的宝宝们也羽翼渐丰,健康成长。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世界濒危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繁殖地的生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近年来,随着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工程的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越来越多东方白鹳选择在这里繁育栖息。

穿行在保护区,常能看到电线杆上直径数米的东方白鹳巢。据了解,今年东方白鹳在此建巢超过120个,孵化幼鸟超过300只,幼鸟总数量有望创新高。

从2005年的两巢繁殖7只雏鸟,到2020年的115巢繁殖315只雏鸟,保护区已经累计成功繁殖雏鸟1954只,成为中国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

王秀凤表示,近年来,东营市高标准编制了《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扎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实施黑嘴鸥、东方白鹳等关键物种繁殖栖息地保护和鸟类保护等生物多样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好了,鸟儿用翅膀投票。黄河三角洲被誉为 “鸟类国际机场”,每年迁徙经过的各种鸟类多达600万只,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两条经过这里,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生态环境好了,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也提高了。家住东营市西城怡园小区的崔女士,捡到一只受伤的珠颈斑鸠幼鸟,立即致电保护区,请工作人员展开救助。

今年5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在东营挂牌成立,这是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观测站。据了解,观测站将对当地生态系统格局、土地利用、湿地资源等进行全面观测,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丹顶鹤、大鸨、东方白鹳等的种群种类、种群数量、分布位置、活动行为进行观测研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评估。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对记者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成果之一。根据协议,双方将遵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平等协商、协同推进’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山东省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技术水平,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共同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生态补水让黄河口湿地“喝饱”

黄河三角洲包括北部黄河故道刁口河、中部现行黄河入海口、南部大汶流等3个区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黄河频繁断流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一度出现河道萎缩、湿地退化、海岸线蚀退、生物物种减少等现象。

刁口河为1964年-1976年黄河入海故道,全长约52公里,是黄河三角洲上第九条黄河入海流路,也是黄河首选备用入海流路,其入海口就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区域。

201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流试验启动,使停止行河34年的刁口河重新焕发生机。截至2019年底,刁口河累计生态补水2.43亿立方米,河流沿线生态得到有效改善。

去年,黄河三角洲累计生态补水1.74亿立方米,比近10年均值增加两倍多。大容量生态补水后,综合监测显示,黄河三角洲水面面积达到5.9万公顷,近海低盐度区面积扩展至10万公顷以上,河海交汇线向外最远扩移达23千米,大大遏制了海水倒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趋势,减缓了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进程,增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同时,自然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

山东坚持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近年来先后实施总投资6.14亿元的10个湿地修复项目,探索形成了以水系连通为主的河流沼泽湿地修复、以疏通潮沟营造植被生长条件为主的近海与海岸类湿地修复、以阻断营养输送根除互花米草为主的潮间带湿地修复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构建起水系连通体系,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经过多年努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至2020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北部区域湿地面积占比增加14.96%,南部区域湿地占比增加10.96%,湿地功能进一步增强。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来到山东东营,不可错过的就是黄河入海口的“黄蓝交汇”。雄浑的黄河与蔚蓝的大海相遇,造就了旷世奇景。

坐拥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东营如何做好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东营市紧盯“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制定“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和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

东营市投资1.9亿元建设舟游白鹳湖、黄河入海流主题VR体验馆等项目,丰富入海文化体验项目;新建成的观鸟屋、观鸟驿站,可让游客在尽可能不惊扰野生鸟类的基础上,实现观赏、拍摄。去年,还实现了北汊河的首次游船出海,观览“河海交汇”景观的方式越来越多元。

今年“五一”假期,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还举办了音乐会、旗袍走秀;现代渔业示范区红滩湿地旅游度假区的赶海拾贝、水上乐园等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第十届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天鹅湖自行车骑游等活动精彩纷呈。

今年“五一”假期,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高兴地说:“我喜欢到这个地方来玩,人文山水都很美。每一次到这里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非常舒服。”


 


版权所有 © 山东国评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