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资质领域 服务范围 服务流程 技术实力 联系我们


资质领域
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
环境空气和废气
土壤和水系沉积物
固体废物
海水与海洋沉积物
生物
生物体残留
噪声
振动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油气回收
公共场所与室内空气
 
服务范围
土壤检测
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气检测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特征污染物检测
危险废物鉴别
海洋检测
公共场所与室内空气检测
油气回收系统检测
委托检测
环保竣工验收
环境影响评价检测
绿色建筑认证检测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红·生态美|“党旗红”引领“生态美”奋力谱写美丽山东新篇章

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党旗红·生态美”党建品牌,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2020年中央对省考核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山东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生态环境保护根基

6月28日,山东生态环境系统举行“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向建党百年献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旗颂》《歌唱祖国》等一支支红色经典歌曲集中传唱,展示出一代代环保人爱党爱国情怀和新时代新征程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向建党百年献上诚挚祝福。

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山东生态环境系统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强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做优做强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点、痛点、堵点的根本遵循,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制订年度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学习教育计划,坚持“周五学习日”制度,办好用好“生态文明讲堂”、领导干部系列讲座等学习载体,深入开展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以理论清醒确保政治坚定。同时聚焦党建制度建设,制定厅党组、党组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28项、抓机关党建责任清单61项,厅直属机关基层党组织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任务清单52项,先后出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施意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意见等10余项制度。聚焦主体责任落实,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组织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述职;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察制度,对直属单位持续开展政治巡察,抓好问题整改,实现扩面增速。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红心向党·致敬青春”暨“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干部演讲比赛

作风纪律建设是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重要抓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厅领导带头“四不两直”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和解决急难险重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机关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坚持开展政治体检,加强警示教育,持续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全覆盖开展廉政谈话,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清廉务实作风守护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以铁军建设为生态环境任务目标完成提供坚强保障。

基层组织建设是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制订模范机关建设实施方案,将模范机关建设融入机关党建全过程。坚持“一二三四五”党建工作思路,围绕打造“党旗红·生态美”党建品牌,开展“品牌建设年、融合发展年、功能提升年”活动,推动形成以“文明生态”精神文明建设品牌、“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品牌、“生态文明讲堂”学习品牌等为代表的“1+6”品牌体系,以品牌建设带动中心工作。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党支部开展“学党史固初心、办实事践承诺”主题党日活动

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对标对表、争先创优,在疫情防控、重污染天气应急、省级环保督察等严峻考验面前,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最前线。2020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被评为年度模范机关建设突出单位,所属两个处室(单位)被评为模范机关建设突出集体。

锤炼铁军队伍

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对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集体及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被评为2020年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组织单位,山东省参评的10支执法队伍全部被评为表现突出集体,入选数量全国第一,4名执法人员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

近年来,山东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为打赢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2020年中央对省考核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改善37.0%;优良天数比例69.1%,较2015年提升14.2个百分点。全省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3.5%,较2015年改善20.5个百分点,优于“十三五”目标12.0个百分点;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水体。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91.5%,优于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目标要求3.5个百分点。

通过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山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环境治理中的结构性矛盾正在破解。清理整顿11万家“散乱污”企业,完成现役煤电机组和24家钢铁企业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510多万户的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国家和省级工业集聚区全部实现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排污许可登记发证实现全覆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力推进,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9.8%,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治污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山东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严把环评审批关口,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倍量替代。持续强化“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45个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全面完成整改销号。累计创建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两山”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东全面实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累计办理各类环境信访40万余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完成地级及以上、县级、“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1366个问题的清理整治。设区的市和县级建成区270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13415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98项问题整改全部达到序时进度,交办的1.3万余件信访案件销号率达到99.7%。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951项问题已整改完成801项,交办的1.3万件信访件办理完成率达到99.8%。

聚焦减污降碳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十四五”期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山东生态建设走在前列。

济南黄河大桥生态

坚持绿色低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实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牵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

深化重点领域治污攻坚,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发挥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领域治污攻坚,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陆海统筹,推进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三个能力”提升行动,确保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有效收集处理。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打牢基础。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学以致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打造齐鲁生态安全屏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持续加力,争创黄河三角洲“国家公园”,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继续开展省级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做实生态损害赔偿机制,持续打响生态山东建设品牌。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业务工作中,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工作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完善绿色技术体系、财税体系和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系列活动,实现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大环保、大协同。

山东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版权所有 © 山东国评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