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山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创新工作机制,严防环保整改“一刀切”,持续清理“散乱污”企业,全力服务好项目,实行差异化执法,主动服务“六稳”“六保”,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底色。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告诉记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坚决反对环保整改‘一刀切’,刚刚结束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专门将此类问题纳入督察范畴,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的敷衍做法,杜绝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针对此类问题,将直接督办,一查到底,严查重处,绝不姑息。”
截至去年年底,山东累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为新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
为全力服务好项目,山东省生态环境部门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建设项目环评省级审批权限除跨市项目外全部下放。建立环评“正面清单”,对二十二大类47小类项目实行环评长期豁免管理、对十八大类46小类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完善环评文件评估审查内部程序,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并联提速、一网通办,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新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去年以来,提速审批重大项目25个,总投资额约2700亿元。
在差异化执法方面,山东推行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要手段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模式,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将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6938家企业和项目列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减免现场执法检查。大力推行在线监控等多种非现场执法方式,减轻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帮扶相结合,修订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8种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去年以来,共对各类企业减免处罚93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