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资质领域 服务范围 服务流程 技术实力 联系我们


资质领域
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
环境空气和废气
土壤和水系沉积物
固体废物
海水与海洋沉积物
生物
生物体残留
噪声
振动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油气回收
公共场所与室内空气
 
服务范围
土壤检测
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气检测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特征污染物检测
危险废物鉴别
海洋检测
公共场所与室内空气检测
油气回收系统检测
委托检测
环保竣工验收
环境影响评价检测
绿色建筑认证检测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中国将继续保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坚决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霍传林介绍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相关情况:

  2018年以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总体进展顺利,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谋划“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新篇章,启动《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和关键区域开展监管,开展“碧海2020”海洋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处置深度合作,加大海洋工程审批服务。深化海洋微塑料等热点领域的合作交流,打造共同守护碧海银滩的朋友圈。“十四五”期间,将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将海湾打造成秀美沿海带上的璀璨明珠,以此引领和带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张钧介绍“碧海2020”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的有关情况:

  今年4月,中国海警局联合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部署开展为期8个月的“碧海2020”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围绕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监督管理、海洋废弃物倾倒污染防治、海沙开采运输综合整治和陆源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等八个方面实施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管,集中整治破坏珊瑚礁、盗采海砂、非法倾废、岸线破坏、湿地侵占等突出问题。行动开展以来,常态监督监管全面加强,突出问题整治有效推进,执法协作配合不断深化。

 发布会上精彩问答

 记者: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所剩时间不多,达标实现的情况如何,其中又暴露出什么问题,后续如何指导推进?

  霍传林:2018年11月,《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印发以来,渤海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向好趋势,2019年水质优良比例大幅度提高至77.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79.4%和81.6%;纳入消劣行动的10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1-8月全部实现消劣目标;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共发现1.8万余个“口子”;截至8月中旬,已修复滨海湿地面积超过33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超过58公里。

  记者:建设“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的整体思路是什么,当前有没有做的比较好的案例?

  霍传林:“十三五”时期,全国沿海各地积极推进海湾综合治理,探索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十四五”,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在整体部署上,坚持系统谋划,分批次推进;在具体策略上,坚持问题导向,“一湾一策”精准落实;在长效机制上,坚持治管并重、激励和约束并举。2020年起,生态环境部每年将组织一次“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记者:针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前我国还存在哪些问题,生态环境部有什么样的工作考虑?

  霍传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建立了海洋保护地体系。我部在配合做好海洋保护区工作基础上,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聚焦海洋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及滨海湿地,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组织开展海洋保护区监督检查,强化对保护对象和违法行为的监管。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仍有短板:一是我们对海洋的了解还没有像陆地那么深入;二是能力上还有欠缺。

  记者:海警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张钧:中国海警局部署海区内各级海警机构,全面履行执法职权,坚决落实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各项任务。坚持综合整治,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坚持联管严控,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坚持打防并举,维护海上治安秩序。今年以来,环渤海各级海警机构共检查各类涉海项目95个(次)、海洋自然保护地65个(次)、海岛77个(次)、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设施81个(次)。侦办非法采矿案26起,查获非法开采(运输)海砂船舶44艘、海砂约28.5万吨;查处非法倾废案件2起、非法占用海域案1起。共侦办非法捕捞水产品案45起,查获违法违规作业渔船600余艘,查扣涉渔“三无”船舶43艘。

 记者:中国一次性塑料在海洋废弃物里面占多少比例,新的政策会不会缓解海洋塑料污染的问题?

  霍传林:微塑料和海洋垃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从源头减量、替代使用、加强回收、开展清理等多方面采取治理举措。2019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洋表层水体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与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区域处于同一水平,低于北大西洋中部环流区热带区域、东北太平洋和黑潮区域。下一步,我部拟结合《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从减存量、控增量、强监管等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记者:针对海洋微塑料的治理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另外中国海洋垃圾污染的情况如何?有何防治举措?

  霍传林:海洋微塑料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渤海和东海近海海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为0.82个/立方米和0.25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中国虽然是塑料生产大国,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污染大国。

  记者:“碧海2020”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果,能否介绍一两起典型案例?

  张钧:今年以来,各级海警执法机构已查获盗采海砂案件同比增长425%,查扣涉案船舶、海砂分别同比增长360%、337%。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指挥福建、浙江海警局成功侦破的1起特大非法采矿案,抓获涉案人员102名,查扣涉案砂船10艘、海砂2.5万吨、现金101万元、黄金3.8公斤,冻结涉案赃款5600余万元,涉案金额约20亿元,涉案海砂数量、金额和冻结赃款均创同类案件新纪录。

  记者:今年秋冬季是否还会对企业实施分类管控?如何实现精准治污?与去年相比做了哪些调整?

  刘友宾:根据《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今年秋冬季重污染预警期间,对重点行业进行绩效分级、实施差异管控,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从15个扩展到39个,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环保水平低的企业需加大减排措施力度。对于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工业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可在严格流程认定的前提下列入豁免,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正常生产经营。对小微涉气工业企业,视情减少管控;对影响空气质量小的生活服务业,原则上不予采取停限产措施。

  记者:对于应对突发海洋环境事件,防范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部有何计划?

 霍传林:海上开发利用及海上运输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仍保持较为频繁的活动态势,海上溢油、危化品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海洋环境风险压力未明显减轻。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海洋环境风险管控,做好应急监测工作。2020年1-9月份,生态环境部共组织应对了7起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置应对,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在建机制、强能力、消隐患、快报告等方面推动应急处置。

 


版权所有 © 山东国评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7号-1